设为首页收藏本站特训营官网

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郑贞铭教授庐山艺术特训营讲座《再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再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
——郑贞铭教授庐山艺术特训营讲座
2016年1月11晚7:30,台湾著名学者、素有“台湾传播学之父”美誉的郑贞铭教授,携《百年大师》一书做客庐山艺术特训营,在万人大教室给特训学子进行了题为“再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的专题讲座。
郑贞铭教授以书中介绍的包括蔡元培、钱穆、梁启超在内的共8位大师为脉络和线索,从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以及人生智慧等多个方面,畅谈体会和感悟。
何为大师?这是郑贞铭教授抛给特训学子的第一个问题,郑贞铭教授认为,所谓大师,古称“国士”,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那些有理想、有远见、有智慧,为社会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国家开拓前程,为国人指出方向的人,才能被称之为“大师”。
之所以希望两岸学子读“大师”、学“大师”,是因为郑贞铭教授深感,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众声喧哗,青少年又恰处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构筑的重要时期,为避免祖国的未来陷入泥潭,他有责任为学子们甄别臧否,让“大师”从一种“资讯”提升为真正的知识与智慧。
何谓智慧?郑贞铭教授对此也有着自己的定义,他认为,智慧就是人文精神与人文情怀,实际上就是一种通情达理,民胞物与的情怀,其间有人的自觉,人的德性与无我态度;这样才能发展真正的文化素养。他还借用张伯苓的“英雄不怕出神低”、金克木的“多少孤子出寒门”、美丽人生导演罗贝托·贝尼尼的“父母给我最大的财富,就是贫穷”等名句,告诫青少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再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
接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郑贞铭教授思维敏捷、逻辑清晰,台下特训学子报以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整场讲座使在场师生获益匪浅。


江西美术专修学院 庐山艺术特训营
二〇一六年一月十二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admin 发表于 2016-1-12 16:56 | 只看该作者
“新闻教父”郑贞铭讲述“百年大师”的传奇故事
郑贞铭先生被誉为“新闻教父”,历任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所教授、主任、所长,社会科学院长,国立金门大学讲座教授,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北师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福建师大等校客座教授,并任中央社常驻监察人、《香港时报》董事长等职,中国文化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曾获: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台北扶轮社,曾虚白、成舍我、马星野、徐佳士共五位);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纽约世界中文传媒协会);五四文艺散文奖(台北,中国文艺协会);两岸交流特殊贡献奖(香港传播文教联会);新闻教育终身成就奖(北美华人记者协会);新闻教育特殊贡献奖(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


一、“把政治大学精神延伸扩大”,奠定华冈新闻教育基础
作为华冈新闻教育的代表人物,郑贞铭被前文化大学新闻系主任徐振兴称为文化大学新闻系的“镇系之宝”,被文化大学新闻系改制为新闻与传播学院后的首任院长、恩师王洪钧称为华冈新闻教育的“灵魂人物”,徐佳士也公允地将他推为文化大学新闻系的“实际创办人”。
    1963年8月中国文化学院新闻系创系之初,郑贞铭应恩师谢然之的邀请加入该系,担任执行秘书。1964年,年仅26岁的他出任新闻系代理主任并主持实际系务,成为台湾最年轻的大学系主任。在张其昀创办人和谢然之师的鼓励支持下,郑贞铭将“把政治大学精神延伸扩大”作为华冈新闻系的办学方针,倡导“创业”精神和专业精神。

他延揽一流师资,曾虚白、王洪钧、徐佳士、钱震、余梦燕、李瞻等台湾新闻学界名重一时的大家先后空降文化大学新闻系开讲;推行“会见新闻界”活动,《中国时报》总编辑欧阳醇、《联合报》总编辑马克任、《民族晚报》总编辑黄仰山等新闻业界精英是华冈新闻系讲台的常客;注重开拓新闻系学生的理论视野,大胆引入相关学科一流学者开设的课程;力促学生白手起家,创办新闻系实习报纸《文化一周》;推动文化学院新闻系与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达成姊妹校协议,优秀学生李涛(后任TVBS电视台总经理)、汤健明(后任大爱电视台总监)、李传伟(后为知名电视主播)等被选送至密苏里新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创设“月记”、每月新书、每周专题演讲、转系生、毕业生文集等一系列特色教学制度。
    正是在郑贞铭筚路蓝缕地创业与推动下,文大大学新闻系成为与政治大学新闻系、台大新闻研究所、世新大学等院系比肩的台湾著名新闻学府。1989年,中国文化大学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下设新闻、广告、大众传播与资讯传播等四个学系,还有新闻研究所与资讯传播研究所两大研究所。其间,郑贞铭曾两度执掌系主任之职,并曾担任过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研究所所长和社会科学院院长,成为华冈终身教授。2011年,他荣休后被返聘,迄今仍活跃在文化大学新闻系的讲台上,执教时间已达53年。

中国文化大学肯定郑贞铭于文大服务超越半世纪,为该校新传学院最重要推动与守护者,才德堪钦,贡献卓著,为表彰他在文学、新闻传播领域的卓越成就,经台湾知名政界人士关中、钱复先生推荐,和该校名誉博士学位审查委员会通过,2015年6月2日,授予郑贞铭名誉文学博士学位。这是文大建校以来,第一次将此殊荣颁给本校的在教教授,前所未有,极为难得。
    在颁授仪式上,郑贞铭回顾了自己从事新闻传播学教育与实践以来的心路历程,并将荣誉献给健在和已故的老师及广大媒体人,并作了题为《寻找人生的智慧》的演讲。



二、“只认教室,不认校门”,推动台湾新闻传播教育发展
    郑贞铭是当代台湾新闻传播教育界为数不多的元老,被许多台湾新闻传播学界人士尊为“传播教父”。1962年,郑贞铭完成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大学新闻教育之研究》,是台湾第一篇讨论新闻教育问题的学术文章。本着促进台湾地区新闻传播教育更大进步的目的,他除了在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长期担职专任教授之外,几乎执教过台湾岛内其他所有新闻传播学府,直接或间接的学生总计在两三万人以上。他倡导“只认教室,不认校门”的教育理念,没有偏见,消除门户观,只要愿意受教,他都愿意奉献。

1965年10月11日,中华新闻学协会正式成立,遴选当时台湾新闻学界和业界俊杰32人为研士,推选德高望重的马星野先生任会长,马星野、谢然之、曾虚白、陈裕清、曹圣芬、余梦燕、王惕吾为常务委员,郑贞铭当选为学会秘书。1980年3月27日,台湾大众传播教育协会在台北成立,成为台湾首个大众传播教育联合组织。协会推举马星野担任首任理事长,徐佳士、李瞻、梅长龄、黎世芬为常务理事,王洪钧为常务监事,郑贞铭担任秘书长。后增设两位副理事长,分别由郑贞铭和徐佳士出任。协会积极推进大众传播教育,出版了诸多专业丛书。1992年9月1日,台湾传播发展协会成立,郑贞铭作为主要筹划者,被推举为协会理事长。协会曾与国父纪念馆合作,举办大众传播系列讲座,向大众普及媒体知识,宣讲传播理念。
    郑贞铭认为新闻传播教育之基是使命感之传达:“新闻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了解新闻到底是什么?新闻事业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什么?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的理念是什么?”他强调学生应该注重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和社会科学素养,做理想“五有”新闻人:“腹中有墨,手上有艺,目中有人,心里有爱,肩头有担。”

三、“谦卑心、理解心与关怀心”,开启两岸新闻传播学术交流
    郑贞铭是最早参与两岸新闻传播学术交流的台湾知名新闻学者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孟建教授尊其为两岸新闻传播学术交流的先行者。1994年春,两岸正式开放交流的第二年,他就应当时大陆广播电影电视部之邀,赴大陆进行为期一周的正式访问。此后,他每年都赴大陆讲学或交流,足迹遍布大陆绝大多数省份的近百所新闻传播院系,将极大的心力奉献给两岸新闻传播学术交流事业。


    2001年,郑贞铭与李瞻一道被大陆首家新闻传播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敦聘为仅有的两位来自台湾地区的学术委员。2004年,他率台湾新闻界访问团造访北京,团员包括政治大学广告系教授郑自隆、文化大学广告系主任罗广坤、TVBS电视台主播谢向荣、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教授周玉山、《英文中国邮报》副总编陈信夫等知名人士。2006年冬,郑贞铭应邀赴江西省九江国际艺术学院讲学。在该校创办人余静赣的提议下,该校将校内的一方占地万亩的湖泊命名为“贞铭湖”,以推崇其对华人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2007年4月9日,郑贞铭先生新闻教育实践研讨会在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召开,这是大陆新闻传播学界首次专为一位台湾新闻传播学者举办的学术会议。
    谢然之曾对郑贞铭说:“两岸交流是历史的机运,你们是幸运的一代,应该勇于承担。”李焕也期勉他:“您的播种将来一定有极大的收获,使大陆在经济繁荣之后,政治也有走向民主的趋向。”2007年,郑贞铭组新闻界高阶访问团访问北京,与时任国台办副主任王在希座谈时,强调:“个人生命有限,民族生命无穷。两岸应以更大智慧解决争议,以促进交流。双方应以更多谦卑心、理解心与关怀心,为下一代开创前景。”


四、“对青年永远不失望”,用“爱”和“桥”开掘人矿
郑贞铭是经师,更是人师。秉承蔡元培先生主持北大时“兼容并蓄”的人才招揽原则与胡适先生信奉的“利息在人间”理念,他认定教育的核心价值即是人才培养,教育者需要用“爱”开掘人矿。他将爱无保留地倾注在他的学生身上,践行“无爱不成师”与“桥”的教育理念,桃李满天下,被台湾当代新闻界尊为“永远的郑老师”。
   1963年,他在文化大学新闻系执教的第一年,一篇收上来的作业里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老师的冷漠,是学生心灵永远的痛。”他深受触动,发誓“对青年永远不失望”,只要教书一天,就要尽一己之力,善尽职责。对学生的爱,让郑贞铭将师生关系视作“忘年之交”,并与潘健行、高信疆、李天任、陈刚信、李涛、王伟忠、戎抚天、吴镇坤、吴国城、吴根成、丘岳、葛士林、汤健明、吴章镕、廖俊杰、赵俊迈等弟子成了知交好友。他还曾专为学生们写传,出版《热情老师·天才学生》,细数师生情谊,畅销一时。
    2010年,郑贞铭将自己的生命轨迹汇成了《郑贞铭学思录:无爱不成师》和《郑贞铭学思录2:桥》两部书,二十位门生以书腰的形式为恩师背书。退休前夕,他仿梁启超收徒授课的方式,挑选了海峡两岸各十二位有潜力的优质青年,成立廿四贤社,亲手辅导他们,定期听取听他们对许多事物的看法,以期他们能够出类拔萃,将来为国家社会作最大服务。他常说:“小小的教室,是大大的世界;大大的世界,是小小的教室。”郑老师永远在寻找与开掘着人才的宝矿。

  五、“再怎么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阐扬大师典范,导引青年人生
从受教到服务社会,郑贞铭幸遇谢然之、王洪钧、马星野、李焕等诸多大师,特别是在参与张其昀创始人创建华冈校园时,更是接受到“大师如云”的熏陶与启发。梅贻琦先生主持清华时强调的“大学在大师,不在大厦”,深得他的认同。他还曾应美国国务院联合总署之邀,以青年学者身份到美国访问三个月,走访十一个州,遍游美国第一流新闻机构与院系。其间,他与“传播学之父”施兰姆会晤,后者对他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学生谋职,而是指引他们的人生方向,培养创造力。”
    郑贞铭认为,大师们的风范、襟怀与胆识有导引人生的力量,是值得当下青年人一生学习的典范。因而,“再怎么忙,也要与大师在一起”,阐扬大师典范,推动全人教育,提升人文素养,是他一生的理想。2012年底,郑贞铭借文大新闻系成立五十周年之际,特在文大设置“新闻传播与人文社会大师讲座”,预定每学期举办一次,邀请国内外大师级学者作专题演讲。目前已举办两期,分别由实践大学董事长谢孟雄教授主讲“谈人文教育”,前监察院院长钱复主讲“回顾我的工作生活”。
    2015年1月11日,郑贞铭与中国青年学者丁士轩一同编著的《百年大师》正式面世。他们历时三年,在两岸的百年历史中,以一篇四千字的规模,为青年寻找和勾勒出一百位大师的典范。“一百个大师,一百种典范,一百个故事,一百种感动”,郑贞铭期许青年人能够与大师邂逅,继而渴望超越,瞻仰伟大,汲取智慧。如今,他又成立了鸣轩个人工作室,将阐扬大师典范作为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事业和工程,继续推进。

六、“我的第二生命”,笔耕不辍,著作等身
    郑贞铭将写作视作“我的第二生命”,一直笔耕不辍,始终与时间赛跑。他首先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新闻传播学术播种者,在新闻传播学术领域的著作涵盖新闻教育研究、新闻采编研究、报人研究、大众传播研究、公关研究等几大块内容,已独立出版或组织编写了近四十种相关著作或教材。其中,《中国大学新闻教育之研究》是台湾首部探讨新闻教育问题的专著;《中外新闻传播教育》是华文世界专研新闻教育问题的必读经典;脍炙人口的《百年报人》共收录近现代107位中外新闻人的事迹,被称作一部传世的“近代中外新闻人物春秋史”;《新闻原理》《大众传播学理》《新闻采访的理论与实务》《新闻采访与编辑》更是有着广泛影响的台湾新闻传播学早期经典教材。
    同时,他还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不凡的成绩,主要在阐扬母爱、师生情、心灵改造及生活小品,曾因此获得中国文艺协会五四文艺散文奖。其中,《文化·传播·青年》阐述了他的人生志趣与理想所在;《资讯·知识·智慧》是关于资讯爆炸时代的感时忧世之作,提供读者全新的思维;《热情老师·天才学生》与《老师的另类情书》记述师生情谊,感人至深;《无爱不成师》与《桥》凝集人生轨迹,感悟生命情缘,慨叹岁月如歌;《百年大师》汇聚大师精髓,导引青年精神,再造传世之作。如今,郑贞铭不顾眼疾,仍旧伏案写作,热衷剖析时事,他的文字仍旧活跃在各大报纸版面上。



大师工程(铭轩工作室)将陆续推出「百年系列」,请热烈期待、踊跃预约。
结合两岸专家学者,书写约180位,一百年来两岸传奇性人物,价值不凡,敬请期待。
1.百年报人(2000年出版)
2.百年大师(2015年出版)
3.百年风云(历数两岸党政军与企业界人士的风云遗世)
4.百年风华(历数百年两岸文化、艺术、文学、电影、戏剧、雕塑、表演艺术,人物风华盖世,令人惊艷)
5.百年风骨(历数百年,两岸教育学者与新闻界、公益、宗教、华侨、国际友人等,风骨铭心,彰显人性可贵情操)
6.百年追梦(新闻教父郑贞铭教授,以口述历史方式追溯百年追梦动人故事,书中透过不为人知的秘辛,与一位学人出污泥而不染的坚定自介,本书将以图文并茂方式呈现,并附郑教授选集)
  与大师邂逅,是一场伟大心灵的精采对撞;大师让我们渴望超越,瞻仰伟大,汲取智慧。一个人缺乏大师精神的滋养,灵魂是贫瘠的。大师如望文山,如瞻大河,大师让我们感悟人生,将生命洞穿;唯有真理才能直指人心,唯有经典才能超越。」── 郑贞铭
    举目四望,众声喧哗的当下,多的是所谓的「专家」,而少见真正的「知识分子」,多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与「颓废的犬儒主义者」,却少见躬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

    但当我们静下心来,逆着中国百年凝目回望,历史烟尘处,依稀有一群孑然挺立的身影,闪烁光芒。那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里的苦难记忆,也是诸子争鸣、大师迭出的辉煌时刻。他们不仅有着深切沉痛的现实关怀,而且保持着傲拔独立的志趣与人格。

    《百年大师》分为上下两册,用风气之先、家国情怀、文化基座、学术崑仑、狂狷名士、人文典范、思想行者、科学高峰、人间性灵和美的世界等十个关键字,试图还原一个个重要的时刻与场景,努力勾勒出百年来的百位大师。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回到刚刚过去便已尘封的百年历史,追赶尚未走远但已忘却的大师身影,让我们抱持着「温情与敬意」,一起静静体悟那些痛苦而伟大的灵魂,共同汲取那份超越时代泥淖的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庐山手绘艺术特训营 ( 赣ICP备15006192号-2  

GMT+8, 2024-12-22 09:36 , Processed in 0.47628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